【交汇点】盐城师范学院:文化浸润青春心灵

作者:苏雁、徐苏阳审核:冯永玲责编:徐苏阳来源:宣传部发布时间:2022-04-07浏览次数:47

42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盐城师范学院:文化浸润青春心灵”为题,点赞我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专业育人全过程,构建“涵养—践行—融创”三模块特色课程,交出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精彩答卷。

报道链接:

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f6b37929e6f44b56a34fda6402e3764d/0/x35cs8jEGdOhpxsa/1&app=

报道原文:

北京冬奥会已落幕,中国传统文化正“圈粉”世界。而在盐城师范学院,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线上课程,同样受到同学们的热捧。中国茶艺、传统篆刻、汉服礼仪等走进课堂,融入专业教学之中,成为该校探索思政教育的生动实践。

“文化铸魂育人的力量是无穷的。”盐城师范学院校长方忠表示,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专业育人全过程,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育人的沃土中,构建“涵养—践行—融创”三模块特色课程,交出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精彩答卷。不久前,学校申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化铸魂育人探索与实践》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让传统手艺“潮”起来

“大丰瓷刻将有实有虚的刀法和技法相结合,在瓷体表面再现书画笔墨之韵,被誉为‘瓷器上的刺绣’。”谈及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自特点,来自盐城师院的学生陈卓一如数家珍。2020年,陈卓一参与了一场特殊的“带货”直播,所推介的产品正是这些具有盐城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盐城师院组建追梦非遗团队,踏访盐城各地,调研100余个非遗项目,拍摄50余部非遗纪录片。同时,搭建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平台,与淮剧、亭湖木雕、东台发绣等20余项非遗的传承人合作,举办“带货”直播95场,展销会22场。“最让我高兴的是,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爱非遗。”陈卓一表示,她将继续做好盐城非遗的传播和推广工作,让这些传统手艺真正“活”起来,“潮”起来。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宝贵资源。”盐城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岳峰说,学校将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注入教育教学环节,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红色文化筑牢青春之魂

位于江苏北部的盐城,曾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也是锻铸“铁军精神”的中心地。据统计,目前盐城共有红色遗存遗址248处,以烈士命名的镇村128个。

“盐城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是学校进行铸魂育人的‘活教材’。”方忠介绍,学校深挖地方红色资源,把历史转化为课程,把史料转化为教材,把红色地标转化为育人阵地:成立“新四军研究院”,编写出版省重点教材《新四军铁军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开设“中共党史”“新四军史”“铁军精神研究”等课程;成立“寻访江苏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千名学子访百城,纪念馆里学党史”实践调研团……

2016年,盐城师院组建“寻访新四军老战士”实践团,累计近200名大学生参与,寻访了87名新四军老战士,采集音视频200多小时,整理文字材料40余万字。在该校,类似这样的红色实践团有16个。大学生们走进纪念馆、烈士陵园、历史遗迹,在盐城百余个红色基地“打卡”,线上分享心得体会。

实践创新炫出青春风采

今年3月,盐城师范学院第26批赴新疆实习支教团出征,50名大学生前往新疆伊犁、哈密等地中小学和职校开展实习支教。自2009年以来,该校已派出26批1476名实习支教大学生和47名指导老师奔赴新疆,足迹遍布天山南北。

近年来,盐城师院通过实践活动拓展思政育人成效,达到知行合一的育人效果:文学院“农家书屋助力乡村振兴”大学生社会实践团踏遍盐城2221个农家书屋,把红色文化带到农家书屋,让农家书屋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加油站;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大学生们走进盐城市花吉村,用手中的画笔让百年党史、政策解读、生态文明等内容“跃然墙上”,为当地的村容村貌增添了一份艺术气息;城市与规划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盐城市龙冈果林场开展实地调研,实践团成员提出的农场转型发展的建议得到了林场的充分认可……(作者:苏雁、徐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