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型工业化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沿海新实践

我校举办第八届沿海发展高层论坛

作者:文/芦佳玉 图/孙聪审核:卢东祥责编:孙聪来源:沿海发展智库发布时间:2023-12-11浏览次数:19

129日,由我校主办的第八届江苏沿海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省内相关智库专家学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新型工业化与中国式现代化沿海新实践”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交流。学校党委书记戴斌荣出席论坛并致辞,党委副书记于建江主持论坛。

戴斌荣在致辞时指出,新型工业化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始终的工业化。江苏沿海地区已步入形成新质生产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推进新型工业化,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前景广阔、任务艰巨。作为盐阜大地上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沿海发展智库作为学校的智库大脑,聚焦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邀请知名智库专家进行专题研讨并整理形成决策咨询报告,是盐城师范学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动作为、使命担当。他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规律、切合实际、富有实效、激发活力的体制机制,努力为智库发展开辟“绿色通道”、建立“政策特区”,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型高质量智库阵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沿海新实践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省委宣传部社科规划办(智库办)主任许佃兵在致辞中对我校举办第八届沿海发展高层论坛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沿海地区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诸多政策叠加,为江苏沿海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也为新型工业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沿海新实践迎来了重大发展契机。沿海发展智库是我省首批重点培育智库之一,坚持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推进实体化建设,持续打造论坛品牌,推出一批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聚焦“新型工业化与中国式现代沿海新实践”这一重要命题举办高层论坛,以新时代的理论之思回答实践之问,充分彰显智库观大事、谋大势,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的理论自觉与使命担当。

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周瑞峰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型工业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沿海地区作为江苏、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区域布局中最具成长性的板块,是新型工业化激活新动能、拓展新领域、开辟新赛道的重要实践之地。新型工业化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省社科联将和广大智库专家学者们,应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服务中心大局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言环节,南京大学教授、博导、江苏沿海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钱志新在题为“沿海开发的创新主题”的报告中分享了关于新型工业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观点。他提出,在沿海开发中最重要的是要不断的创新,才能实现新型工业化跟中国式现代化。围绕沿海发展,他认为一定要在人工智能方面发展创新,特别是大模型作为新型工业化新质的生产力来发展。他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认知问题。如何提高人工智能、GPT、大模型认知水平,十分重要。第二,大力推动。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的应用。通过人工智能,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第三,培育人才。人工智能最缺的就是人才,这是最大的痛点。要增加大学生人工智能的知识和技能,培养高级人才。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以“以新型工业化为契机,推动沿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题谈到了新型工业化的时代背景及基本内涵,江苏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江苏沿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他表示,新型工业化是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重要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步骤和加强自主创新的重要驱动。谈到江苏沿海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他认为除了几大共性问题,还存在区域产业融合格局有待深化、海洋经济发展有待优化、产业创新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等几大问题。为此,他认为,江苏沿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重在“融”,增强沿海地区企业合作;抓住“创”,助推产业发展新阶段;依托“城”,带动产业要素集聚;加速“促”,推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立足“海”,打造沿海特色产业集群。

《群众》杂志社副总编、南京大学博导李程骅以“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推进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为题,分析了坚持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九个本质要求,指出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并提出了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论述了江苏要提升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五种能力”,即产业技术自主可控能力、数实融合创新发展能力、典型场景引领示范能力、卓越工程师协同培养能力和国际开放合作能力,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全国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树春在题为“推进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中介绍了江苏沿海发展的历史背景,回顾了上一轮江苏沿海发展规划回顾和总结,强调了江苏新一轮沿海发展规划的特点和内容。他指出,江苏沿海地区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在上一轮江苏沿海发展规划中,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发展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地区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双向开放能力极大提升;沿海新型工业基地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初步形成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土地后备资源发展有序实施,耕地占补越发平衡;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他表示,江苏新一轮沿海发展规划出台具有重大意义,推进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应坚持创新引领,以科技兴海,打造产业创新发展区;应坚持以陆带海,以海促陆,打造区域协调示范区;应坚持生态优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绿色低碳标杆区;应坚持开放高赋能,合作共赢,打造对外开放先行区,应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打造共同富裕样板区。

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省信息中心主任孙志高以“强化创新转型,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题谈到了创新转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引擎,沿海地区是江苏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他提出,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应加强区域协同创新,全面增强江苏自主创新能力;应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政策,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应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优化科研评价制度,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应建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新型科技攻关组织方式,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组织市场化水平。他表示,做大做强现代海洋产业,要加快推进海洋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培育建设一批卓越领路企业,秉持趋势性、创新性、产业链、平台化、专业化等产业发展思维,全面扩大开放合作,推动产业园区创新发展,不断强化产业高端要素吸引力和聚集力。

省政府研究室原副主任、沿海发展智库首席专家沈和认为,本次论坛交流发言体现“高”“新”“实”三大特点。一是站位高。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江苏工作四个走在前和四个新的殷殷嘱托,省委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及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二是思路新。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就是以“新”促“质”,各位专家特别强调创新驱动发展,尤其是科技创新发展,重点突出“转型发展、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求,并在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目标、新的布局、新的方略、新的招数。三是对策实。专题发言遵循发展规律、紧盯发展前沿、彰显发展特色,特别注重从科技创新上解决问题、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从人才支撑上解决问题,提出了30多条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于建江在主持论坛时指出,全校社科研究和智库工作者,要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聚焦沿海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前沿矛盾”“特有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推出服务和支撑江苏新型工业化建设走在前做示范的探索性、创新性和引领性成果,在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

学校党办校办、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科技与产业处、社科处、城市与规划学院、商学院、沿海发展智库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智库教师代表参加本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