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头版报道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工作

作者:校团委审核:陈晔责编:孙聪来源:校团委发布时间:2024-09-01浏览次数:14

831日,《中国青年报》头版以《盐城师院学子暑期实践中学思践悟》为题报道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成果。


报道正文如下:

今年暑假,来自盐城师范学院的“点亮微光 盐青先行支教团师生,跨越2000公里前往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再次牵手当地留守儿童。

盐城师范学院与广西结缘已久。2003年,正值西部计划第一年,该校两名江苏籍的毕业生主动请缨支援西部,坐了两天两夜火车赶往桂林,服务期满后,他们选择留下来成家立业、接续奋斗。

2007年盛夏,桂林小伙韦屹威不远千里来到盐城师范学院求学深造。毕业后,他决心从大山走出再回大山。回乡后,他积极开展义务家教进社区”“周末爱心课堂”“筑梦青春 助力扶贫20余项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这里的教育资源相对欠缺,我希望尽我所能与母校联系,邀请学弟学妹们将学到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带到广西,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这一次,应韦屹威邀请,支教团师生再度来到海洋乡中心小学。

这所乡村小学坐落于山上,支教团师生只能推着行李箱从山路走上去。令支教团团长叶梦凡感动的是,第一次和孩子们见面时,不少小朋友还穿着支教团去年送给他们的白色衬衫。

叶梦凡介绍,今年支教团给孩子们策划了四大主题课程,分别是思政课、创意课、文化课和健康课,“其中最受欢迎的要数非遗文化课”。

课上,孩子们换上色彩鲜艳的民族服饰,一起体验做漆扇。在支教团学生的精心指导下,他们在扇子上一起用画笔勾勒出民族形象,从选材、设计图案到上色,每一步都充满了创造性和乐趣,在漂漆的流云变幻中感受中式美学和民族感情的交融。

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叶梦凡颇受鼓舞:“作为一名小学教育专业的定向师范生,来广西基层支教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历练机会,让我向更加成熟的好老师一步步迈进。”

今年暑假,该校文学院学生单泉对民族融合有了更深刻的见解。7月,她所带领的民族团结心连心 籽籽相拥共命运实践团,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与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杨志军开展民族团结的交流。

作为第一批入青援建干部的后代,杨志军自幼生长在果洛的草原,真切感受到当地群众如家人般相待的民族之情。

会上,杨志军向实践团学生代表介绍他的作品《雪山大地》:展现三代草原建设者筚路蓝缕、初心不改,不断筑牢民族团结力量的艰辛道路,也是汉藏两族水乳交融的生动注脚。

同学们表示,要将实践中领悟的经验和感悟,内化为个人成长与奋斗的基石,以脚踏实地的行动促进民族间的团结,共同绘制民族繁荣进步的美好蓝图。

截至目前,该校已组建约1100支队伍,覆盖18个二级学院,发挥专业所学,盘活校友资源,彰显师范特色,奔赴26个省份开展实习实践活动。

“在我校育人体系中,‘学思践悟’缺一不可。”该校团委书记陈晔表示,要让思政课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延展为一场场生动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行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最终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之中,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力量。

 

      报道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24-08/31/nw.D110000zgqnb_20240831_8-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