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交汇点新闻以《大山里,来了一群江苏的心理辅导“准老师”》为题,报道了教育科学学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中心校开展的心理课程支教活动。
新闻链接: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6d12b05e4b03f2293aad5a8
报道原文:
把少年的心事写在风筝上放飞,穿上民族服装唱起山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中心校,一群来自江苏的大学生在暑期为当地小学生们带来了一次心理课程支教。将心理健康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田野间,让爱与关怀成为连接心与心的桥梁。
“以前,我们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但在这个距离桂林开车需要一个多小时的大山里,我第一次感受山川赋予这里美景,也阻塞了交通。这里大部分家庭的交通工具是电动车‘三蹦子’,电量不足以支撑它抵达桂林市,因此,很多孩子甚至没有离开过海洋乡。”初到支教地点,即将上大三的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师范)专业的同学张乐珅说。
作为学校前往海洋乡中心校的第二批支教团,张乐珅和同学们之前已经做了一些课程准备:“当地的小学生不少是留守儿童,由祖辈带大。老人们不懂日新月异的数字科技,更不懂如何更好地和孩子打交道。有的孩子很内向,有的孩子沉迷于手机……”
为了在不长的两周支教时间里打开大家心理“小秘密”的窗口,盐城师范学院的16名师生设计了游戏课程,希望在不经意间,打造一个孩子们的心理“树洞”,敞开心扉。
在教室内,“桃花朵朵开”“情绪秀场”“夸夸我自己”等一个个小游戏轮番登场。“因为孩子们来自学校的六个年级,大家并不是十分熟悉,通过说说自己的优点,找到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互相熟悉,增强自信。”来自桂林的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2级应用心理学专业228班的翟晓歆说。
在操场上,还有更有趣的互动小游戏。“我们把在盐城制作的很多白色风筝带到海洋乡,让孩子们把心事写在风筝上,大家一起放飞,让心里的小秘密‘随风筝而去’。这可能是同学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了。大家都笑得很开心。”翟晓歆说。而在山歌对唱环节,大家唱起《茉莉花》《山歌好比春江水》等江苏和广西的民歌,抒发心声。
学校里特别设计的游戏只是心理辅导之一。从孩子们写在风筝上的心事中,盐城师范学院的同学们发现,不少孩子写下了对爸爸妈妈的思念。“因此,我们选择一些留意到的‘问题学生’,前往部分孩子家进行家访。希望能与他们的照顾者有更好沟通。”张乐珅说。
“三年级的李同学是家中的老二,家里条件很不好。她很内向,会不自觉地回避支教团成员们,家里的哥哥中专毕业两年了不愿意找工作,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打游戏。”“四年级的双胞胎兄弟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互相闹矛盾。他们的父母说,宁愿让他们玩一天手机也不愿他们去河里游泳。但两个孩子最喜欢看的一些自媒体发布平台中的游戏解说……”在张乐珅的记录本上,写下了一些家访记录与自己的心得,“我们可能没有办法为这些孩子做很多,但还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家庭背景及日常生活,和他们的家长谈谈想法,试着改变家长对电子设备的看法和与孩子沟通的方式。”
回校之后,张乐珅和支教团同学们的记录将存入盐城师范学院儿童认知发展与心理健康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资料库,希望未来可以为留守儿童们开出更专业的“心理药方”。
临走时,张乐珅在自己的朋友圈留下这样的感悟:“我们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孩子们在游戏、课堂与互动中感受到心理小情绪的释放。通过共情、沟通,蹲下来和他们聊聊天,疏解他们心中的思绪。我们在支教地第一次吃到了刚从树上摘下来的黄皮果,感受着孩子们家人们对我们的信任与热情。告别之际,家长们目送我们的离去,仿佛是在传递着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托付。”
“乡村对留守儿童实施以情扶心,发展情感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用一颗爱心温暖、治愈留守儿童,尽己所能营造愉快的、有利于他们成长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看见的。”江苏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父母大学讲师,心理学博士伏干教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