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湿地学院举办“湿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专业分享会。五十余名师生围绕“湿地保护与恢复”“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两个专业展开深度对话,以学术交流深植专业认知、涵养学术研究热情。
“候鸟迁徙的GPS定位系统是什么?”“江苏盐城湿地为何被誉为‘鸟类国际机场’?”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学生臧城嘉以妙趣横生的互动问答破冰开场,大屏同步呈现卫星遥感图清晰勾勒出近十年我国滨海湿地生态演变轨迹,将抽象的专业概念转化为可视化的生态叙事。
在生物多样性展示环节,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多样魅力令人叹为观止。水杉、珙桐、金花茶等濒危植物逐一亮相。野生动物展示同样精彩纷呈,丹顶鹤、勺嘴鹬等濒危物种的生存困境令人揪心,而麋鹿种群的稳步增长则为生态保护注入信心,彰显了科学管理的成效。活动中,主持人呼吁大家以专业知识为武器,积极投身生态保护实践,用实际行动守护自然之美。
据悉,本次学术交流活动通过构建“认知-思辨-实践”的深度学习闭环,培育新时代生态卫士。学院将继续以学风建设为契机,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关注生态保护,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