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智慧盐城以”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智韵淮音‘团队与江苏淮剧博物馆共探AI赋能淮剧传承新路径“为题报道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智韵淮音”项目团队赴江苏淮剧博物馆展开深度交流活动。
报道链接:http://shareyc.0515yc.cn/ycweb/app/2025-04-27/1302984.html?_t=1745736143
报道原文:
近日,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智韵淮音”项目团队为推动淮剧传承创新,赴江苏淮剧博物馆展开深度交流,聚焦“AI赋能淮剧传承”这一前沿话题,开启了一场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对话之旅。
此次交流活动由音乐学院孙新宇副院长带队,宋克歆、黄燕君两位博士担任指导老师,团队成员满怀热忱,积极与博物馆专家互动。 活动伊始,项目团队向博物馆馆长徐宁、副馆长易路杰详细介绍了基于AI技术助力淮剧传承的项目构想。
从利用AI进行淮剧唱腔的数字化模拟与分析,帮助年轻演员更好地掌握传统唱腔技巧,到借助AI生成个性化的淮剧剧本,为淮剧创作注入新活力,再到运用AI驱动的虚拟舞台场景,提升淮剧演出的视觉效果,每一个创意都展现出团队对淮剧传承的创新思考。
徐宁馆长对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在数字化时代,AI技术为淮剧传承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有望打破传统传承模式的局限,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关注淮剧。同时,徐馆长凭借其深厚的淮剧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对项目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与指导。她指出,在AI模拟唱腔时,要更加注重淮剧独特的地域风格和情感表达,避免技术过度介入而丢失淮剧的韵味。在剧本创作方面,易路杰副馆长强调应确保AI生成的内容符合淮剧的传统叙事逻辑和文化内涵,不能为了创新而偏离淮剧的本质。此外,两位领导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修改意见,建议团队深入研究淮剧的历史资料和经典剧目,从传统中汲取灵感,让AI技术与淮剧文化深度融合。
在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与徐馆长围绕AI技术在淮剧传承中的应用场景、技术难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了热烈讨论。宋克歆博士表示,团队将充分吸收徐馆长的建议,进一步优化项目方案,让AI技术真正成为淮剧传承发展的有力工具。孙新宇副院长也强调,此次交流为项目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学院将继续支持团队的研究工作,加强与江苏淮剧博物馆的合作,共同探索AI赋能淮剧传承的新模式。
此次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智韵淮音”项目团队与江苏淮剧博物馆的交流活动,不仅为“AI赋能淮剧传承”项目注入了新动力,也为传统戏曲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淮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将在AI技术的助力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