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链接: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d9dd9de4b0fc349022747c
报道原文:
在盐城乃至江苏乡村中小学的课堂上,一批批来自盐城师范学院的毕业生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快速成长为教学骨干;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的赛场上,盐师学子们屡屡交出亮眼的成绩。这些成功的背后,是该校深耕师范生培养领域的创新实践——“专业认证筑基、训赛融合提质”模式,为地方院校师范生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盐师方案”。
破局:直击师范生培养三大痛点
“师范生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课堂,过渡期太长”“课程设置要么照搬国标未能拓展延伸,要么偏重竞赛忽略多数学生”……多年前,盐城师范学院在全省中小学进行广泛调研后,精准锁定师范生培养的三大瓶颈:专业认证理念与培养执行衔接不畅、拔尖培养与整体提质失衡、毕业生能力与岗位需求匹配度不足。
“破解这些难题,必须让培养模式更贴近基础教育需求。”该校师范教育专业负责人介绍,自2010年起,学校以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为依托,锚定“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专业认证理念,全面开启师范生培养体系的系统性改革。
创新:构建三大体系打通培养全链条
走进盐城师范学院,“国家标准+校本特色”的培养体系已成为一届届师范生成长的“动力源”。学校严格对照师范类专业认证国标,充分结合苏北基础教育特点,修订30余次人才培养方案,将新四军革命精神、盐师精神等地域特色文化、校园特色文化充分融入“学科专业+教师教育+学科交叉+创新创业+个性发展”五大课程模块,实践学分占比提升至35%,实现“国标落地”与“校本特色”的有机统一。
“大水漫灌+精准滴灌”的分层赋能体系则成为每个学生快速成长的“催化剂”。为平衡拔尖人才培养与全体学生提升,该校搭建“基础 + 拔尖”的分层课程体系:基础层,开设特色教师教育课程确保全员夯实教学基本功;拔尖层,开发专项课程精准培养竞赛选手。同时将“小先生”机制与“1+N”朋辈帮扶深度融合,从拔尖层学生及优秀高年级师范生中选拔“小先生”,传递竞赛技巧与优质资源,实现“尖子引领、互助共进”。
“职前养成+学用转化”的贯通体系则成为基础教育优秀师资养成的加速器。通过“高校-政府-中小学”协同育人共同体,该校联动数百个校外实习基地与校内实训中心,推行支教顶岗、跟岗见习、实践研习“三习”模式,让师范生毕业即能“上手”,入职后迅速成长为优秀教师。近五年,每年超千名毕业生考取教师编制,成为地方基础教育的重要力量。
成效:从“高原”到“高峰”的示范效应
教育教学改革结出累累硕果。作为全国首家14个师范专业全通过教育部认证的高校,盐城师范学院已建成多个师范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量居全国同层次高校前列。
在校学生与优秀校友屡创佳绩。近4年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奖数、获奖率均居全省第一;连续10余年选派师范生赴疆支教屡获通报表彰;校友中涌现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典型,吸引200多所兄弟院校前来考察学习。
从课堂改革到人才辈出,盐城师范学院以扎根地方的定力与锐意创新的魄力,持续书写着师范教育的“盐城答卷”。
编辑: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