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全会胜利闭幕后,全校上下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我校师生反响热烈。大家一致表示,要更加自觉地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全会精神切实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全体师生将坚定信心、凝聚共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于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的伟业,为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盐师的智慧与力量。
学校党委书记张玉勤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的重要地位、发展环境及形势、指导方针、遵循的原则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擘画了蓝图。全会提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学校党委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盐城产业发展需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加快推进“双高协同”见行见效,全面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而不懈奋斗。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宏如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吹响了“科技自立自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的冲锋号。对地方本科院校而言,这是“弯道超车”的最大政策窗口。我们要把全会精神深度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要深化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输送高素质人才,把学校办成“地方离不开、行业都认可、学生真受益”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要优化学科布局,推动交叉融合,培育新兴学科,以契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产业需求;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全校上下将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汇聚敢闯敢干、善作善为的强大动能,用实际行动将全会精神切实转化为生动的盐师新实践。
学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冯永玲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为“十五五”时期发展擘画宏伟蓝图,《建议》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部署,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我们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我们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紧密结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扎实推进理论学习、宣传宣讲、研究阐释等工作,让全会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校园融媒体、主题宣讲等多元形式,推动全会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凝聚师生思想共识。我们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奋力开创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培养时代新人、服务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学校科学技术处处长、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姜海波认为,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校科技管理部门深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全会提出的“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将加强原始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主攻方向,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学校科学技术处将以“双高协同”创新发展试点建设为抓手,通过强化有组织科研,助推学校综合改革取得实效;同时,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精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切实为地方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科技支撑。
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李高林认为,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到新时代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高校人事工作者需牢牢把握“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应以制度集成创新为突破口,持续优化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施“精准引才工程”;强化“自主育才能力”,完善中青年教师“进阶式培养”机制,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等方式打造青年人才蓄水池。深化人才评价改革,构建“学科差异+贡献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激发人才内生动力。同时需夯实党建引领,将师德涵养融入教师发展各环节,健全荣誉激励与约束并重的长效机制,厚植教育家精神。高校人事部门应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更高站位谋划人才工作新格局,为培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不懈奋斗。
学校发展与改革办公室主任丁炫凯认为,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建议》,为未来五年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发展与改革办公室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学校“十五五”规划,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加强顶层设计与战略谋划,聚焦学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向“师”而行、向“工”突破、向“海”图强,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盐师力量。
文学院党委书记吉照远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我们擘画了“十五五”时期的壮丽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文学院党委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团结带领全院师生,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巩固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成果,以服务国家文化战略为导向,打造“文脉传承”特色党建品牌,充分利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溢出效应,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思政元素,推动优秀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书写青春华章。面向“十五五”,文学院全体师生将在为把我校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宏伟征程中作出应有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王志国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未来五年国家发展擘画蓝图。从“一五”到“十五五”规划,中国共产党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一以贯之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坚持思政课建设和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坚持用新时代伟大成就充实思政课内容,坚持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张宾州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外语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改革创新的方向。外国语学院党委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导,科学谋划和实施好学院“十五五”发展规划,围绕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根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积极作为,努力培养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专业素养的外语人才,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展现“外语人”的担当作为。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孙伟表示,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我们倍感振奋、深感责任重大。全会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建设的部署,为高校育人工作锚定航向。学院党委将以更高站位落实好全会精神,强化政治引领,带头深化学习研讨,确保全院师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把全会精神转化为育人大计的实招,为 “十五五” 高质量发展输送合格建设者;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以党建为引领筑牢育人根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我们将以实干担当,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康贻军认为,《建议》提出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加强重点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坚定维护海洋权益和安全等举措,这将进一步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学院将紧扣全会精神,依托我校涉海优势,将科研重心聚焦于海洋生物制造与近海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技术研发,为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同时,不断强化“服务海洋产业绿色转型”与“服务全民海洋意识提升”。一方面,依托“双高协同”推动海洋经济与环保技术的产学研融合,服务区域海洋经济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利用师范教育优势,开发海洋生态保护课程与科普内容,为筑牢海洋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教育力量。
商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殷凤春表示,通过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把握“识变、应变、求变”的核心要义,学院“十五五”时期,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一根本要求,将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办学育人的战略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积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着力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注重弘扬斗争精神,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塑造,引导学生勇于面对挑战,扎根实体经济;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为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绿色低碳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黄兵认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明确加快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动氢能等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万亿级市场机遇与学院学科专业布局同频共振。绿色低碳学院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紧跟国家战略,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与园区、企业协同培育适应新兴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新能源、储能、氢能等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努力为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输送人才、贡献智慧,让高校力量深度融入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浪潮,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