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新闻】这场新四军革命故事宣讲大赛,为当代青年开启“跨时空对话”

作者:叶真审核:孙聪责编:周杨来源:交汇点新闻发布时间:2025-10-27浏览次数:10

报道链接:

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fde8b1e4b09f072afa6aa7?t=1761486055904

报道原文:

交汇点讯 “那是1947年苏北的寒风,裹着硝烟掠过土坡。22岁的钱毅戴着镣铐,身影在荒草间愈发挺拔……”10月25日,盐城师范学院新四军革命故事宣讲大赛举行。舞台上,参赛者深情再现抗日战争时期盐阜大地的红色往事。舞台下,百名师生共同沉浸在这堂可感可知的思政大课里,让信仰的光芒照亮前路。

由文学院和教育科学学院带来的作品《血色笔锋照山河》《我听见,江宁算盘上的“中国心”》获得一等奖。

“我们在文学院学习,又在盐城这片新四军革命热土上,所以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笔为枪’的革命烈士钱毅作为宣讲主题。”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2024级的宣讲者赵昱成告诉记者,为了更真实、细腻地呈现这位热血青年的革命历程,大家又决定以一场“跨时空对话”的形式让观众们身临其境,走近那段峥嵘岁月。

“钱毅烈士16岁奔赴抗日战场写抗日传单、写新闻报道,22岁英勇就义,特别是他面对敌人时说出的那句‘宁可枪毙,决不自新’,太让人震撼了!”赵昱成说,未来,自己也将继续坚守这份信念,执紧手中的笔,用心书写每一字、雕琢每一段故事。“我将不断深入了解以钱毅为代表的新四军革命历程,积极参与更多社会实践,勇担时代责任。同时发挥文字工作的专业力量,在继承与感悟中,让这份信念的力量生生不息!”

《我听见,江宁算盘上的“中国心”》作品讲述的是新四军老战士江宁的故事。13岁时,他就是盐阜根据地的粮秣统计员,以算盘为武器细致核算粮、盐等物资保障前线。

“在比赛准备阶段,为了能讲好江宁老战士的故事,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每一个细节都不肯放过。练习时,老师和同学陪着我一遍遍打磨,我也更加奋发练习。”宣讲员、小学教育专业2024级同学徐可儿说道,“未来,我要成为一名老师,也要讲述更多老兵故事,传承铁军精神,把红色故事讲给我的学生们听。”

宣讲员们的精彩演绎与宣讲,也感染着台下的同学们,不少同学湿了眼眶。教育科学学院2023级学生邱梦阳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当听到宣讲员们在舞台上说着“13岁的江宁在炮火中核算每一粒粮、每一袋盐,‘算的是粮,其实是命’”的独白时,她仿佛一下读懂了革命年代“精准”背后的生死重量。“新四军精神从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融入我们血脉的力量。”

外国语学院的杨卓尔说,最让她动容的是文学院跨时空对话式的宣讲,两位宣讲员铿锵有力的声音将烽火岁月里的英勇身影清晰带到眼前,让自己真切感受到了历史从未远去。“英雄事迹从不是尘封的文字,而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身为新时代青年,我必当铭记这段用生命书写的新四军故事,将爱国情怀化为前行力量,用青春开创更灿烂的未来。”

盐城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永玲表示,举办此次比赛,旨在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盐城考察时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引导青年学生从新四军革命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叶真